夜深人静,昏暗的路灯洒下微黄朦胧的光,当人们渐入梦乡之际,几名身着黑衣的“夜行者”却鬼鬼祟祟穿梭在各大小区之中,短暂停留于每一辆车前,给您的爱车后视镜贴上粉红贴纸后匆忙离开。
让夜行者偷偷摸摸凌晨开工的粉红贴纸上到底有什么?不禁使很多人好奇。原来,这类贴纸上均印有暗示性极强的文字、不雅图片,并附带二维码。其实“桃色贴纸”背后却暗藏玄机······
近日,普陀区检察院办理了这样一起“桃色引流”案件,被告人解某某、杨某某通过桃色广告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引流,致使多名被害人扫码后被骗。2024年7月8日,经普陀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被告人解某、杨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七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至一万元不等。
什么小广告竟如此赚钱?
2023年7月,被告人解某在回乡途中偶然结识了老乡李某,两人相见恨晚很是投缘。聊到生计时,李某透露自己在上海贴小广告很赚钱,没有固定工作的解某听后兴趣大增,于是,从老家返回上海后,解某便跟随李某干起了贴小广告的营生。
贴小广告竟能如此赚钱,一开始,解某也很好奇,但看到李某拿来的小广告后,解某心头的疑团随之解开。露骨的文字、不雅的照片,下方还附有神秘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扫出来是一个交友软件,引诱你充钱后才能交友,是个诈骗的APP。”李某说道。
案例中涉及图片
在李某的带领下,解某每天晚上凌晨出工,骑着小电驴穿梭在不同小区,贴一张小广告的提成是六毛钱左右,每天贴300张至500张,日均收入300元左右。虽然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是诈骗的帮凶,但这份“工作”既轻松又赚钱,解某拉上了朋友杨某一起投身其中。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8月中旬,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胆战心惊的解某和杨某被迫停了下来,不敢再顶风作案,正当解某迷茫时,一个QQ好友申请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家被抓后依然顶风作案
“你们还愿意继续贴小广告吗?”李某被抓的几天后,解某收到了这样一则好友申请。原来,这是李某的上家振某(在逃)找到了二人,不甘心放下赚钱饭碗的解某二人随即跟随起振某,听他指挥。
每天出工前,振某会发给解某一个网址链接,网址内的地图可以查询哪些小区已经被“同行”贴过,解某、杨某二人便根据地图找新小区下手。
每当夜幕降临,二人便鬼鬼祟祟出工,每贴完50张录制视频反馈,一天下来,最多能贴1000张,日均收入近600元。正当二人沉醉在不义之财的美梦中,普陀警方在巡逻中发现他们在多个居民小区内张贴小广告,散布涉诈、涉黄APP二维码,随即案发,两人于2023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
到案后,解某二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经查,2023年7月始,解某在小区内张贴印有色情二维码的小广告,同年8月、10月,其安排杨某一起从事该工作,由解某和上家振某(在逃)联系,领取或自行打印小广告后,二人用于张贴,并由解某向上家领取工资后分发给杨某。涉案期间内,解某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9万余元,杨某违法所得共计1.8万余元。
“这些贴纸表面以情色作为诱饵,实际上是电信网络诈骗引流的新方式。被害人扫描二维码后,会跳转到一款APP下载页面,被害人进入APP后,客服声称需完成下注投票等游戏任务才能安排交友,或者声称有高收益理财,诱导被害人进行充值。起初,被害人下注赢钱或充值后,APP会将钱款返还至被害人账户,但是后期,APP便会以“下注错”“信息输入错误”等为由诱导被害人继续充值。”检察官介绍道。
检察官认为,解某等人虽没有直接参与相关APP诈骗活动,但其粘贴二维码贴纸等行为,为骗子提供了推广帮助,且一名被害人因扫描解某等人粘贴的二维码被骗8万余元。解某、杨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帮助,情节严重,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4年7月8日,经普陀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被告人解某、杨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被法院判处上述刑罚。
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仅有可能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还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只要扫码,病毒便可能入侵手机窃取相册、通讯录、浏览记录等信息。因此提醒大家要坚决抵制情色诱惑,杜绝猎奇、侥幸心理,不要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不要拨打卡片上的电话,不要登陆卡片上的网址。平时下载APP时要通过正规途径,当手机提示该软件可能存在风险或涉及转账、充值等金钱事项时,应立即停止下载并删除。同时,发现有人张贴涉黄诈骗卡片,可以通过正规途径举报,当自身财产受到损害时应立即报警。
版权所有: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检察院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北环路临河区人民检察院 邮政编码:015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