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院情介绍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检务指南
统计总结
网上咨询平台
网上举报
网上申诉
检察长信箱
案件信息公开网
法律咨询
代表委员联络平台
法律法规查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临河区检察院
抖音二维码
抖音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头条二维码
头条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微提示】最高法:微博、网上聊天记录等可作"呈堂证供"
时间:2015-02-0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4 (记者 阚枫 温雅琼)最高人民法院4日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显示,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

  20128,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明确该法于201311正式实施。

  在法律施行两年之后,24,最高法正式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并于当日起正式施行。

  据悉,这部共计23章、552条的司法解释,是最高法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参与起草部门最多、参与起草人数最多的司法解释,同时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最为广泛的司法解释。

  在民诉法修订过程中,舆论对于民事案件中的证据类型颇为关注。

  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六章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但是,法律条款中并未对上述证据类型给予具体界定。

  4日发布的这份司法解释明确,视听资料包括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此外,这则司法解释还称,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于电子数据的规定。

  据悉,这部司法解释将自24日起正式实施。

版权所有: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检察院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北环路临河区人民检察院                   邮政编码:015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