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你们就代表了最高检干部的形象和作风!”2023年7月,承载着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的谆谆嘱托,黄琳、高锋志、穆靖海、刘华英、戴哲宇5位最高检第十一批援疆干部,踏上了援疆的征程。
一年多来,5位援疆干部快速熟悉环境、迅速转变角色,为深入推进依法治疆,实现新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回答来疆为了什么、在疆干了什么、离疆留下什么的“援疆三问”。
黄琳: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援疆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虽然“疆龄”才一年多,但黄琳对援疆并不陌生。
曾经在最高检政治部承担援疆、援藏、扶贫干部选派的具体工作,援派干部的许多感人故事和奉献精神令她深受启发、深感触动。在黄琳看来,能够成为援疆干部中的一员,既是组织赋予的使命,更是自己人生难得的历练。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黄琳的援疆工作目标十分明确:“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真正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为新疆检察事业创新发展和检察队伍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黄琳深入巴州、伊犁州等地两级检察院进行调研,全面掌握分管领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短板弱项,并与分管部门的同事共同捋方向、明思路、定措施,先后制定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等指导意见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与监委、公安、法院等部门横向协作机制,与公安机关建立“挂案”清理防范机制等。
“黄检注重提升我们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以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指导办案,把关各类文字材料。在审核文字材料过程中,她会当面与我们沟通,耐心细致地讲解文稿、文书的修改原因和所作考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帕尔海提江·木明对记者说,“尤其在法律文书的规范性、释法说理的重点和焦点问题的把握上,经过她的严格审核把关和认真指导,我们控申条线干部的业务素能提高很快,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办案质效的提升。”
高锋志:潜移默化地浸润理念
“来到新疆后,看到新疆的检察干警很辛苦,也很努力,他们为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想,自己援疆首先是学习,学习新疆检察人的奉献和拼搏精神;其次是融入,在新疆检察工作布局中找到自己能够发挥作用的切口。”高锋志坦诚地说。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高锋志负责协助院领导管理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和案件管理工作,而这与其在最高检长期从事的刑事检察办案工作有着很大不同。
来疆工作后,高锋志通过深入自治区三级检察院,走访监狱、看守所,以及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法院,逐渐熟悉和了解了相关工作,同时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同事们共同想办法,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援疆一年多来,令高锋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刚到自治区检察院时,参加第一次检委会会议讨论审议一件民事监督案件。检委会委员发表意见阶段,在高锋志发言之前的全部委员都同意承办人意见,而他经过会前认真研究该案,发表了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少数意见”。
“我们经常讲办案的社会效果,就是不太懂法的人民群众基于朴素认知得出的结论。如果法律上论证严密、逻辑合理,但与群众认知相反或冲突,那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就很难统一。”高锋志说,自己虽然长期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对民事法律可能不太专业,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案件,可能也会对承办人办理该民事监督案起到一定启发或引导作用。
“新疆的很多干警对最高检的认识除了各种文件,最直观的就是我们。”高锋志说,“这一年来,我始终铭记自己作为最高检干部树立良好形象的责任。我想,把最高检的工作理念传导给新疆检察干警,就是援疆事业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
穆靖海:做好新时代检察国际合作工作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也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沿。
“作为从事国际合作工作的检察干部,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做好新时代检察国际合作工作是职责所在。”在穆靖海看来,援疆只是自己的工作地点发生了变化,工作内容本质上并无不同。
初到新疆,穆靖海深入南疆地区的和田分院,以及民丰、于田、策勒等县级检察院调研,了解掌握检察机关对口援疆任务完成情况。其间,穆靖海来到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赛里木镇拉帕村参加民族结亲活动,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从此,他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给新疆农村普通家庭带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新疆检察干警的工作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让我很受触动,特别是对照驻村检察干部的工作环境、困难和精神,让我倍加珍惜此次援疆机会,也增强了勇挑重担、担当作为的主动意识。”穆靖海说。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围绕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研究制定新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23条措施。同时,组建全区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法律职业素养的涉外法治人才。作为负责这些工作的国际合作处处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穆靖海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援疆优势,为新疆涉外检察工作贡献力量。
为加强对中亚国家检察制度的研究,穆靖海在援疆期间参与由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高继明主持的新疆法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涉中亚国家司法检察制度和司法协作机制建设研究》,参与全面梳理、总结中亚国家检察制度,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
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院正在加紧建设中亚国家司法合作交流基地。而穆靖海很早就与基地结下了不解之缘。2018年基地建设立项之初,他就曾来新疆为此调研;如今,他又亲身参与到基地建设的工作中,负责起草基地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向自治区党委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援疆期间能够亲身为基地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分内之事,也是援疆工作的职责所在。”穆靖海说,亲眼见证、亲身经历基地从无到有、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深感自豪与光荣。
刘华英:发挥专长做好“传帮带”
“到新疆后,更真实更强烈地感受到祖国边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也就更真切地体会到做好检察工作必须与当地的社情民意相结合,想方设法找出更有针对性、更贴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方法和举措。”刘华英说。
作为来自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到乌鲁木齐市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不久,刘华英带领案管部门人员对该院案件管理中心重新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针对全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偏弱,大部分案件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逐案核查阶段的现状,刘华英主动对接案管软件先进省份,联系引进免费办案核查软件,供两级检察机关使用,大大提高了办案数据核查效率。
与此同时,为推动全院检察工作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刘华英带动、发动身边的检察官、检察人员共同研究办案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年来,全院有三项课题在最高检相关部门正式获得立项。
去年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乌鲁木齐市检察院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规划,建立检察综合服务中心,刘华英主动请缨,牵头负责中心的建设工作,起草制定乌鲁木齐市检察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建设的工作意见,研究提出中心的筹备、建设和后期运营等工作。该中心已于近期正式入驻。
“刘检对待工作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注重直接参与案件的办理。”令乌鲁木齐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副主任张骏印象深刻的是,在办理一起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时,刘华英阅卷发现该案未认定工伤的证据不够充分,遂组织办案检察官团队进行细致分析,并在他关注的“事发时是否在岗”关键问题上开展走访和调查工作,补齐了重要的直接证据。
“刘检在办案中展现出的认真负责态度,体现在对每一个案件的细致审查和法律条文的精准把握上,并且在统筹指挥方面,他也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和办案团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员,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张骏说。
戴哲宇:兵团检察院的一次“破冰”
“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得知兵团还没有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我的心里很是着急。”因为长期从事民事检察工作,戴哲宇自认为是公益诉讼的门外汉,但她在兵团检察干警眼中却是极其专业的。
来疆不久,戴哲宇便和同事一起梳理了兵团各分院有可能提起诉讼的案件线索,然后逐一电话联系分院的承办检察官。经过分析研判,她和同事把目光锁定到五师检察分院办理的某行政机关在国土领域履行职责不到位行政公益诉讼案。
五师检察分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李某非法占用土地2000余平方米建造建筑物,使国家利益遭受侵害。五师检察分院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做好拆除工作,但行政机关仍未履职。
“为什么迟迟拆除不了?行政机关面临的阻力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戴哲宇向五师检察分院承办该案的检察官穆爱萍了解未拆除原因,并共同研究该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经过戴主任的指导,后报请兵团检察院,案件起诉到了法院。检察机关请求判令某局依法履行拆除李某在非法占地上的建筑物的法定职责。很快,某局就开始推进拆除工作。”穆爱萍说,戴主任关注着案件的每一步进展,并叮嘱检察官到现场查看拆除进度,确认已全部拆除。
“这次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的‘破冰’给了我们兵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极大的鼓舞。”回顾在援疆工作中推动的这一“首例”,戴哲宇热情饱满的干劲溢于言表。
漫漫援疆路,深深边疆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5位援疆干部将一往无前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在新疆留下看得见的工作成果、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留下割不断的情感纽带,在新征程上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检察力量,为新时代检察机关援疆事业添砖加瓦。